Wenxiang

口口口口

范畴的问题 一

小时候很傻,干什么都想要个名分,想要给自己归类,例如自己是不是属于“女孩子喜欢的男生”,是不是属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不能叫做“帅哥”……后来又用一些概念来定义自己的未来,例如“英雄”,“有钱人”也不错,“好人”也行只要不是向女孩子表白时对方的回答……


后来看到康德,其实更早的哲学家、科学家们……亚里士多德们,所有的“家”们,无一例外的都在为世界,为自己归类。人类是一种不归类没法正常生活的动物么?


显然,被规定了的场合例如外交场合职场分工之外,日常生活根本是可以不需要身份的。有一种荒谬可惜的情况是:两个幸福相处的人还要纠缠是不是“爱”的问题,并因未能达成共识是不是“爱”例如送不送生日礼物而毁了幸福的事实。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对形而上的需求比形而下的需求更加强烈和后时态?


感官不会自己产生概念来规定存在。我看一个人,我规定她是“好看的人”,我的哪部分做了这个规定?怎么规定?人类的审美一直标准在变,不过我们还是能固定下来一些条款的,例如某个几何形状,某种色泽状态。所以当我说“你真好看”时,我是可以被信任的。因为“你好看”不是我的眼睛规定的,而是某种更可靠的、更长久甚至永恒的东西规定的。


不过所有这些规定,都还是混乱无序的。因此它的可信度依然不够高,不足以令人一劳永逸的安心。所以我们还想要更厉害的说法。我注意到恋爱中的人,是很信永恒的。所有热恋中的人都会表现得“我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因为我们相信“爱”,相信“恋人”的身份的意味。不过你也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往往令人沮丧。

热度(7)